一
當你得到工作圖紙時,不要盲目地建模和計算。首先進行全面分析,與建筑設計師溝通,充分了解項目的各種情況(功能、選型等)。
二
應做好建模計算前的預處理工作。例如,荷載的計算必須準確,不能進行估算。應完全按照施工實踐或使用要求輸入。
三
進行結構建模時,要了解每個參數的含義,不要盲目修改參數,要有修改的依據。
四
在計算中,必須充分考慮技術條件下的經濟效益。不得隨意增加鋼筋數量或增加構件的橫截面。這應該作為我們的設計理念之一認真對待。
五
在計算梁、柱、板等后,必須進行大量調整和修改,這必須基于(根據檢查圖和其他數據)。具體而言,有以下集中修改或預防措施:
A、 梁:
1.梁的標高(是否確定梁底標高和梁的上翻)
2.梁支架的負肋不應太薄,應人工加密。
3.應檢查梁的跨度數。
4.盡量減少鋼筋的類型和水平差(≤(2級)
5.雨篷等懸挑構件處的梁應加固(此處箍筋可加密,可安裝抗扭鋼筋等)
6.梁內鋼筋的放置必須滿足凈距要求,特別是梁上部鋼筋的凈距(≥1.5d或30mm)
7.在遇到計算機化結果的tic tac趾梁(具有主關系和次關系)處,應區分主關系和次關系,并在主梁支架處標記支撐肋
8.對于位于側梁上的連接梁,側梁上的支撐肋不應太大,但應減小,以減小側梁的扭矩
9主梁和次梁之間存在關系,梁截面存在差異,次梁應適當小。
B、 專欄:
1.滿足軸壓比要求(≤0.9)
2.對于大跨度車間等,柱橫截面應使用矩形柱。
3.構造柱的設置(參見規范“建筑抗震設計規范”P72)
C、 董事會:
1.負筋不宜采用薄鋼筋,可采用直徑較大的鋼筋代替,以避免施工時被踩踏;
鋼筋直徑不宜過薄,否則受力較弱或易開裂。
2.結構平面圖中必須標明標高和板剖面。
3.屋頂板的所有鋼筋都必須穿過。
4.板的鋼筋應明確表示,不允許施工人員猜測。
5.在結構平面圖中注明雨篷、陽臺、檐口等的位置和尺寸,并抽取大樣本。
D、 基本知識:
1.深基礎和淺基礎不能混合。
2.在計算地基荷載時,不要忽略荷載計算(包括底墻的荷載重量等)。
3.基礎的高程(包括地基梁、承臺等)必須滿足上部管線的通過,一般在其上預留300mm。